古诗文网

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

唐代: 杜甫

国步犹艰难,兵革未休息。
万方哀嗷嗷,十载供军食。
庶官务割剥,不暇忧反侧。
诛求何多门,贤者贵为德。
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
操持纲纪地,喜见朱丝直。
当令豪夺吏,自此无颜色。
必若救疮痍,先应去蟊贼!
挥泪临大江,高天意凄恻。
行行树佳政,慰我深相忆!

国步犹艰难,兵革未休息。
国家命运仍很艰难,战争连绵至今未断。

万方哀嗷嗷,十载供军食。
全国各地哀声遍野,十年军用征敛不堪。

庶官务割剥,不暇忧反侧。
众官致力宰割剥夺,无暇忧及民心思叛。

诛求何多门,贤者贵为德。
横征暴敛名目繁多,贤者重视以德为先。

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
韦生你正年富力强,通达事理识见不凡。

操持纲纪地,喜见朱丝直。
前去掌管荆法纲纪,喜你执法正直不偏。

当令豪夺吏,自此无颜色。
定使那些贪官污吏,从此之后再无脸面。

必若救疮痍,先应去蟊贼!
若要解救民生疾苦,害民之贼应先惩办。

挥泪临大江,高天意凄恻。
洒泪送到岷江边上,上天也觉无限伤感。

行行树佳政,慰我深相忆!
你去做出良好政绩,安慰我的深情忆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学文.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:重庆出版社,1988年11月第1版:117-120
2、 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18-219

国步犹艰难,兵革未休息。
韦讽:成都人。浦起龙注:“韦讽,成都人。公宝应初(七六二年),先有送韦摄阆诗,兹岂归后即真,公复送欤?”上:恐当作赴。唐人多赴上连文。《唐书·来琪传》:“以填充淮西申、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,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,请待收麦毕赴上。”又《国史补》:“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,便令赴上。”是其证。也可以单用一“上”字,如储光羲《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》未上,即未赴上,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。又李商隐《白居易墓碑铭》:“(太和)九年,除同州,不上。”不上,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。阆(làng)州:治所在今四川阆中。录事参军:官名,职责是掌管文书,督察治所,宣达教令,兼管狱讼捕亡等。国步:国运。《诗经·小雅·白华》:“天步艰难。”又《大雅·桑柔》:“国步斯频。”兵革:指战争。休息:停歇。

万方哀嗷(áo)嗷,十载供军食。
万方:全国各地。嗷嗷:哀鸣声。十载: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。供军食:供给军队的费用。

(shù)官务割剥,不暇(xiá)忧反侧。
庶官:众官。指一般下级官吏。他们缺乏远见,不知剥削过甚,百姓反侧不安,就要引起大乱。务:专心致力。割剥(bō):宰割剥夺。不暇:没有工夫。反侧:指民心不安。

(zhū)求何多门,贤者贵为德。
诛求:指横征暴敛。多门:名目繁多。贵为德:重视实行德政。

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
富春秋:年岁还多,即年富力强。富春秋,谓年少。洞彻:通达事理。犹通达。清识:清明的见识。

操持纲纪地,喜见朱丝直。
操持:掌握、管理。纲纪:指法制伦常。《白帖》:“录事参军,谓之纲纪掾。”鲍照《白头吟》:“直如朱丝绳。”操持纲纪,纠弹贪污,正须正直的人,故曰喜见。朱丝: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,这里喻指正直无私。

当令豪夺吏,自此无颜色。
当令:当使。豪夺吏: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。无颜色:脸面。意谓使污吏害怕,不敢恣意侵渔百姓。

必若救疮(chuāng)(yí),先应去蟊(máo)贼!
必若:若要。如果一定要。二句可谓一针见血。疮痍:创伤,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。蟊贼: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。

挥泪临大江,高天意凄恻。
大江:指岷(mín)江。高天:上天。

行行树佳政,慰我深相忆!
行行:连续不断。树佳政:建立美好的政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学文.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:重庆出版社,1988年11月第1版:117-120
2、 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18-219
国步犹艰难,兵革未休息。
万方哀嗷嗷,十载供军食。
庶官务割剥,不暇忧反侧。
诛求何多门,贤者贵为德。
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
操持纲纪地,喜见朱丝直。
当令豪夺吏,自此无颜色。
必若救疮痍,先应去蟊贼!
挥泪临大江,高天意凄恻。
行行树佳政,慰我深相忆!

  此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,三段的内容既互相平行又层层递进,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,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乱,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。

  开篇八句为第一段,前四句为第一层,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、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,写出了国运艰难,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。十年的战乱,惨重的徭役负担,逼得人民啼叽号寒,哀声遍野。这一层概括了当时形势翻人民的苦难。但当时的战争是一场捍卫统一的正义战争,因而对战争造成的疾苦,诗人未作更多的谴责,这里如实写出,目的是为下一层作铺垫。接着四句为第二层,“庶官务割剥,不暇忧反侧”,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。那些官吏们雪上加霜,疮口撒盐,不顾人民死活,专务敲骨吸髓,各种苛捐杂税,造成了民心不安。诗人对庶官的谴责,对民生艰难的忧愤,情感深切“贤者贵为德”与“庶官务割剥”形成对照,托住上段,启开下文。

 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。“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操持纲纪地,喜见朱丝直。”诗人称赞友人见识卓绝、正直无私。“当令豪夺吏,自此无颜色”,表露出诗人把友人列为“贤者”,希望友人救民于水火,惩治贪官污吏。“必若救疮痍,先应去蟊贼”二句,正面表达了诗人“再使风俗淳”的政治思想,揭示了封建官吏“盗贼本王臣”的罪恶本质。

 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,“挥泪临大江”,大江的奔流犹如诗人的泪水,“高天意凄恻”,诗人的凄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,流露出诗人关切人民痛苦,对韦存在着很大希望,故既告之以理,又动之以情。这挥泪,不只是为私人交谊。“行行树佳政,慰我深相忆”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,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。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,水乳难分、似漆如胶。

  此首送别诗,概括描写了战乱中人民的苦恨,揭露了当时社会横征暴敛的真实情况。言辞犀利,感情强烈,内容深刻,气度恢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学文.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:重庆出版社,1988年11月第1版:117-120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国家命运仍很艰难,战争连绵至今未断。
全国各地哀声遍野,十年军用征敛不堪。
众官致力宰割剥夺,无暇忧及民心思叛。
横征暴敛名目繁多,贤者重视以德为先。
韦生你正年富力强,通达事理识见不凡。
前去掌管荆法纲纪,喜你执法正直不偏。
定使那些贪官污吏,从此之后再无脸面。
若要解救民生疾苦,害民之贼应先惩办。
洒泪送到岷江边上,上天也觉无限伤感。
你去做出良好政绩,安慰我的深情忆念。

注释
韦讽:成都人。浦起龙注:“韦讽,成都人。公宝应初(七六二年),先有送韦摄阆诗

赏析

  此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,三段的内容既互相平行又层层递进,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,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乱,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。

  开篇八句为第一段,前四句为第一层,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、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,写出了国运艰难,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。十年的战乱,惨重的徭役负担,逼得人民啼叽号寒,哀声遍野。这一层概括了当时形势翻人民的苦难。但当时的战争是一场捍卫统一的正义战争,因而对战争造成的疾苦,诗人未作更多的谴责,这里如实写出,目的是为下一层作铺垫。接着四句为第二层,“庶官务割剥,不暇忧反侧”,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。那些官吏们雪上加霜,疮口撒盐,不顾人民死活,专

创作背景

  据诗中“十载供军食”句,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,距天宝十四年(755)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。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学文.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:重庆出版社,1988年11月第1版:117-120
2、 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18-219
杜甫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猜您喜欢

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

唐代: 李白

双鹅飞洛阳,五马渡江徼。
何意上东门,胡雏更长啸。
中原走豺虎,烈火焚宗庙。
太白昼经天,颓阳掩馀照。
王城皆荡覆,世路成奔峭。
四海望长安,颦眉寡西笑。
苍生疑落叶,白骨空相吊。
连兵似雪山,破敌谁能料?
我垂北溟翼,且学南山豹。
崔子贤主人,欢娱每相召。
胡床紫玉笛,却坐青云叫。
杨花满州城,置酒同临眺。
忽思剡溪去,水石远清妙。
雪尽天地明,风开湖山貌。
闷为洛生咏,醉发吴越调。
赤霞动金光,日足森海峤。
独散万古意,闲垂一溪钓。
猿近天上啼,人移月边棹。
无以墨绶苦,来求丹砂要。
华发长折腰,将贻陶公诮。

逢病军人

唐代: 卢纶

行多有病住无粮,万里还乡未到乡。
蓬鬓哀吟长城下,不堪秋气入金疮。

万愤词投魏郎中

唐代: 李白

海水渤潏,人罹鲸鲵。
蓊胡沙而四塞,始滔天于燕齐。
何六龙之浩荡,迁白日于秦西。
九土星分,嗷嗷凄凄。
南冠君子,呼天而啼。
恋高堂而掩泣,泪血地而成泥。
狱户春而不草,独幽怨而沈迷。
兄九江兮弟三峡,悲羽化之难齐。
穆陵关北愁爱子,豫章天南隔老妻。
一门骨肉散百草,遇难不复相提携。
树榛拔桂,囚鸾宠鸡。
舜昔授禹,伯成耕犁。
德自此衰,吾将安栖。
好我者恤我,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。
子胥鸱夷,彭越醢醯。
自古豪烈,胡为此繄?
苍苍之天,高乎视低。
如其听卑,脱我牢狴。
傥辨美玉,君收白珪。

曹玮大破虏师

宋代:沈括

 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,尝出战小捷,虏兵引去。玮侦虏兵去以远,乃驱所掠牛羊辎重,缓驱而还,颇失部伍。其下忧之,言与玮曰:“牛羊无用,徒縻军,不若弃之,整众而归。”玮不答,使人候。虏兵去数十里,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,遽还袭之。玮愈缓行,得地利处,乃止以待之。

  虏军将至近,使人谓之曰:“蕃军远来,必甚疲,吾不欲乘人之怠,请休憩士马,少选决战。”虏方苦疲甚,皆欣然,军严整。良久。玮又使人谕之:“歇定,可相驰矣。”于是各鼓军而进,一战大破虏师。

  遂弃牛羊而还,徐谓其下曰:“吾知虏已疲,故为贪利以诱之。比其复来,几行百里矣。若乘锐便战,犹有胜负。远行之人若小憩,则足痹不能立,人气亦阑,吾以此取之。”

从军诗五首·其一

两汉: 王粲

从军有苦乐,但问所从谁。
所从神且武,焉得久劳师。
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天威。
一举灭獯虏,再举服羌夷。
西收边地贼,忽若俯拾遗。
陈赏越丘山,酒肉逾川坻。
军中多饫饶,人马皆溢肥。
徒行兼乘还,空出有余资。
拓地三千里,往返速若飞。
歌舞入邺城,所愿获无违。
昼日处大朝,日暮薄言归。
外参时明政,内不废家私。
禽兽惮为牺,良苗实已挥。
窃慕负鼎翁,愿厉朽钝姿。
不能效沮溺,相随把锄犂。
孰览夫子诗,信知所言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