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李波小妹歌

南北朝:魏胡太后

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裙逐马如卷蓬。
左射右射必叠双。
妇女尚如此,男子安可逢。

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裙逐马如卷蓬。
李波的小妹妹字雍容,把裙摆扎到腰里骑在马上飞驰起来就像狂风中的卷蓬。

左射右射必叠双。
射箭时她能左右开弓,而且必定一箭双雕。

妇女尚如此,男子安可逢。
他家的女子尚且如此勇武,若是李家男子上战场又有哪能抵挡?

参考资料:

1、 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,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,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1993年05月第1版,第86页

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(qiān)裙逐马如卷蓬。
褰裙:撩起衣裙。卷蓬:随风卷起的蓬草。

左射右射必叠双。
叠双:指一箭射中两件猎物。

妇女尚如此,男子安可逢。
逢:碰上、遇上,这里是对敌、抵挡之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,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,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1993年05月第1版,第86页
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裙逐马如卷蓬。
左射右射必叠双。
妇女尚如此,男子安可逢。

  诗的首句简要地介绍了主人公的姓名、性别和大概年龄。“雍容”用在句中,既指主人公的名字,也暗示了她的气质,有助于形象地层现李波小妹坚定自信、遇事从容镇静,应付裕如的性格。

  诗文以“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裙逐马如卷蓬。左射右射必叠双。”短短两句,将李波小妹的英姿栩栩如生地显现在读者面前。李波小妹撩起衣服飞身上马,骏马奔驰,迅捷而轻快,衣衫在马上飞动,好似被风卷起来的蓬草,她以百步穿杨之能,左右开弓,每箭能够射中两个猎物。在这里,“褰裳”、“逐马”的行动描写精细、准确,它与“如卷蓬”的生动比喻巧妙地融为一体,形象地表现了李波小妹高超的骑术。“左射右射必叠双”,则一方面赞扬了李波小妹神奇的射猎本领,另一方面,显示了她非凡的战斗业绩。

  最后两句,诗的笔势一转,面对能骑善射,英气逼人的李波小妹发出这样的感慨:李波家的妇女尚且武艺卓越,那么,李波家男子的武艺一定更加高超,无法抵挡。该诗把李波小妹作为衬托和铺垫,通过赞美她的骑射本领,从而颂扬李波一伙的人马精良、武力强大,所向无敌。

  在诗尾点出题旨,收结颇为得体。可以看到,对于以李波为首的这支民间武装力量,官府和地主豪绅引以为患,而老百姓却非常拥护,并高度地加以颂扬。

  全诗运用了叙述、描写、议论三种表达方式,把李波小妹盘马弯弓、勇敢善战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生动,精神气概表现得鲜明突出,达到了“字立纸上”的艺术高度。诗的格调刚健豪放,与南朝民歌的纡回宛转,大异其趣,充分显示了北朝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吕晴飞等编著,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,中国和平出版社,1999年10月第1版,第946-947页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李波的小妹妹字雍容,把裙摆扎到腰里骑在马上飞驰起来就像狂风中的卷蓬。
射箭时她能左右开弓,而且必定一箭双雕。
他家的女子尚且如此勇武,若是李家男子上战场又有哪能抵挡?

注释
褰(qiān)裙:撩起衣裙。
卷蓬:随风卷起的蓬草。
叠双:指一箭射中两件猎物。
逢:碰上、遇上,这里是对敌、抵挡之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,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,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1993年05月第1版,第86页

创作背景

  此诗出自《魏书·李安世传》,据记载,李波是当时广平(今河北省永年县)一支民间武装力量的首领。李波一伙宗族强盛,无视封建社会秩序,大量收容为抗租拒税而逃亡的百姓,并用武力对抗官军的剿捕。后李波被统治者诱杀。当地百姓作歌赞美李波小妹的骑射本领,从而颂扬了李波一伙的武艺高强,所向无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贺新辉主编,古诗鉴赏辞典(下),中国妇女出版社,2004.08,第1529页
2、 吕晴飞等编著,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,中国和平出版社,1999年10月第1版,第946-947页

赏析

  诗的首句简要地介绍了主人公的姓名、性别和大概年龄。“雍容”用在句中,既指主人公的名字,也暗示了她的气质,有助于形象地层现李波小妹坚定自信、遇事从容镇静,应付裕如的性格。

  诗文以“李波小妹字雍容,褰裙逐马如卷蓬。左射右射必叠双。”短短两句,将李波小妹的英姿栩栩如生地显现在读者面前。李波小妹撩起衣服飞身上马,骏马奔驰,迅捷而轻快,衣衫在马上飞动,好似被风卷起来的蓬草,她以百步穿杨之能,左右开弓,每箭能够射中两个猎物。在这里,“褰裳”、“逐马”的行动描写精细、准确,它与“如卷蓬”的生动比喻巧妙地融为一体,形象地表现了李波小妹高超的骑术。“左射右射必叠双”,则一方面赞扬了

猜您喜欢

后催租行

宋代: 范成大

老父田荒秋雨里,旧时高岸今江水。
佣耕犹自抱长饥,的知无力输租米。
自从乡官新上来,黄纸放尽白纸催。
卖衣得钱都纳却,病骨虽寒聊免缚。
去年衣尽到家口,大女临歧两分首。
今年次女已行媒,亦复驱将换升斗。
室中更有第三女,明年不怕催租苦。

司马光好学

宋代: 朱熹

司马温公幼时,患记问不若人。群居讲习,众兄弟既成诵,游息矣;独下帷绝编,迨能倍诵乃止。用力多者收功远,其所精诵,乃终身不忘也。温公尝言:“书不可不成诵。或在马上,或中夜不寝时,咏其文,思其义,所得多矣。”(选自朱熹编辑的《三朝名臣言行录》)

插秧歌

宋代: 杨万里

田夫抛秧田妇接,小儿拔秧大儿插。
笠是兜鍪蓑是甲,雨从头上湿到胛。
唤渠朝餐歇半霎,低头折腰只不答。
秧根未牢莳未匝,照管鹅儿与雏鸭。

鹧鸪天·酬孝峙

清代:钱继章

发短髯长眉有棱,病容突兀怪于僧。霜侵雨打寻常事,仿佛终南石里藤。
闲倚杖,戏临罾。折腰久矣谢无能。熏风未解池亭暑,捧出新词字字冰。

菊花新·欲掩香帏论缱绻

宋代: 柳永

欲掩香帏论缱绻。先敛双蛾愁夜短。催促少年郎,先去睡、鸳衾图暖。
须臾放了残针线。脱罗裳、恣情无限。留取帐前灯,时时待、看伊娇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