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武
孙武(约公元前545-前470),字长卿,汉族,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广饶)人,是吴国将领。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。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,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,几乎灭亡楚国。其著有巨作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,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置于《武经七书》之首,被译为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,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。今日在山东、江苏苏州等地,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,多谓之兵圣庙。
生平
孙武,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、孙武子、兵圣、百世兵家之师、东方兵学的鼻祖。(约公元前535-?),曾以《兵法》十三篇见吴王阖闾,受任为将。领兵打仗,战无不胜,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,五战五捷,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,攻入楚国郢都。北威齐晋,南服越人,显名诸侯。
贵族家世
精通军事的贵族家世
孙武的远祖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。
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,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,国都在陈(今河南淮阳一带)。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妫满,他是舜的后代,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“陶正”(官名)。周王朝建立后,建立了数
历史评价
韩非:“境内皆言兵,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,而兵愈弱,言战者多,披甲者少也。”
白圭:“吾治生产,犹伊尹、吕尚之谋,孙吴用兵,商鞅行法是也。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,勇不足以决断,仁不能以取予,强不能有所守,虽欲学吾术,终不告之矣。”
司马迁:“世俗所称师旅,皆道孙子十三篇,吴起兵法,世多有,故弗论,论其行事所施设者。”“非兵不强,非德不昌,黄帝、汤、武以兴,桀、纣、二世以崩,可不慎欤!《司马法》所从来尚矣,太公、孙、吴、王子能绍而明之,切近世,极人
年表
二岁:公元前543年,周景王二年,齐景公五年,孙武在齐。子产执郑政,郑国大治。
三岁:公元前542年,周景王三年,齐景公六年,孙武在齐。
四岁:公元前541年,周景王四年,齐景公七年,孙武在齐。晋赵武死,韩宣子执晋政。
五岁:公元前540年,周景王五年,齐景公八年,孙武在齐。春,晋侯使韩宣子聘鲁,观书于太史氏,见《易象》与《春秋》,说:“周礼尽在鲁矣,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。”
六岁:公元前539年,周景王六年,齐景公九年,
故里之争
孙武的故里问题,前人已有成说,即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的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”。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了对孙武故里的考证。至今,史学界广饶说、惠民说、博兴说、临淄说并存。今人在探究孙子故里的过程中,对孙子故里的定位出现了“祖居地”与“出生地”的分歧。持“乐安说”者以“祖居地”为故里,依据孙武的祖父孙书“食采于乐安”,而认定乐安就是孙武的故里。持“非乐安说”者以“出生地”为故里,认为“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即为故里”。从而依据《史记》《左传》等典籍提供的史料,得出孙武出生在前,孙书“食采于乐安”在后的结论,论证孙武的故里不可能在乐安。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如此以各自的故里标准在两条道上跑车。
(558—618)高阳北新城人,字务本。聪明有思理,所闻辄能诵记,称神童。尝仕南朝陈。陈末使隋,羁留宾馆。陈亡,衰服尽臣子礼。文帝以为诚臣。累迁通议大夫。宇文化及杀炀帝,时从官尽诣朝贺,善心独不至,化及遣人执至,善心不礼而出,遂被杀。初,父许亨撰《梁史》未就,善心续之。越王扬侗称制洛阳,追谥文节。
吴郡人,字伯彦。少聪敏,从名家习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尚书》及老、庄,通其大义,尤精三史。为陈尚书令江总引为客馆令。入隋,为州博士,撰《韵纂》。秦王杨俊闻其名召为学士,就道,奉命于马上为赋,行一驿而撰成《述恩赋》,俊善之。炀帝时为京兆郡博士。以与杨玄感兄弟友善,为帝所不悦,出为西海郡威定县主簿。意不平,道卒。
韩偓(公元842年~公元923年)。中国唐代诗人。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山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
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景光,萧子恪弟。少涉书史,有文才。起家员外散骑侍郎,迁南中郎记室。出为临安、新繁令。官终骠骑长史。曾听梁武帝讲《三慧经》,退作《讲赋》上奏,为武帝称赏。性恬静、寡嗜欲。有集已佚。
宋平江府吴江人,字和父,一字仲甫,号雪林。不乐仕进,居于吴兴三汇之交,年登耄期。效元白歌诗,有《剪绡集》等。